RODUCTS
产品分类
ONTACT US
联系我们
钢铁突围之路
据证券时报报道,对于中国钢铁行业来说,2012年是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钢价大幅下跌,一夜回到“解放前”;需求低迷不堪,消费增量十年最小;产能过剩愈演愈烈,粗钢日均产量创历史新高;钢贸商信贷危机大爆发,钢企亏损席卷全行业。4万亿盛宴,钢铁行业至今仍在消化过剩的产能和库存带来的苦果。加之2012年不尽如人意的宏观经济以及毫不放松的房地产调控,钢铁行业深陷泥淖,在艰难中求生。随着城镇化大幕的拉开,机构唱多行业扭亏有望,2013年中国钢铁行业能否否极泰来?钢铁产能过剩
有多严重?
从现在钢铁市场运行来看,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一点没有缓解,并且还在发酵。去年钢铁产量是71600多万吨,加上今年正在形成的,估计到2013年年底,10亿吨的生产能力将完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13亿人每人可能要分到700公斤左右的钢。
未来在中国城镇化的过程当中,有多少钢铁产能会多出来?
目前美国人均钢产量为600公斤左右,日本大约在1000公斤,我们分析中国人的投资可能比美国更冲动一些,因此中国的产量比美国高一点是可以理解的。日本是一个小国,经济以出口为导向,而中国是一个大国,经济更多以内需为主体,我们应该达不到日本的水平,所以我们倾向于判断,中国的钢产量即便不在这两年见顶,也离顶峰不远。
从理性的角度去推理,在2016年左右,钢的消费量要达到峰值,大概在7.8亿吨左右。当然我们还是钢的净出口国,净出口在4000万吨到5000万吨,也就是到2016年,钢产量如果说达到8.3亿吨左右的话,这个峰值就到了。但是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梯度的,东部先行,中部再接续,最后到西部,所以到了这个峰值之后,会在峰值区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再下来,这就是随着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开始下来。
城镇化能否助
钢铁业度过“寒冬”
伴随着城镇化的启动,钢铁有望重新迎来一轮新的需求刺激。新型城镇化能否激发钢铁“第二春”?
中信证券认为,新型城镇化等机械需求有望拉动2013年钢材表观消费达到2010年来的高点,预计同比增长约4%,达到6.9亿吨。
然而,瑞银证券并不看好城镇化可能给钢铁行业需求带来的巨大变化。目前东部沿海人均钢材消费量700~800公斤,增长潜力已经不大。钢铁需求将来大部分靠中西部提高基础设施以及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这一部分所带来的钢铁需求是中长期的过程,不是今年或者一两年之内的需求。
我觉得未来继续这么发展,如果一直靠基建或者房地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这样去拉动经济增长,钢铁产能可能会被消化掉一部分,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产能每年还是在继续增长,那么产能增长的速度能否跟需求增长的速度相匹配呢?目前这两个速度还没有达到一个匹配的状态,所以最近几年仅靠传统投资模式消化钢铁产能是很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