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DUCTS
产品分类
ONTACT US
联系我们
国内钢铁企业需要跳出产能过剩的怪圈
钢铁行业这个曾经的暴利行业从利润20%走到亏损边缘,只用了5年的时间。
中国巨量的铁矿石需求并未带来“量大从优”的买方优势,相反,国外三大矿山巨头却赚得钵满盆盈。
过去的几年,中国钢铁行业总体上技术含量更低的长材品种比板材品种盈利更强的尴尬局面一直存在。
2011年12月19日,在上海召开的钢铁行业运行分析协调会上,一位与会代表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今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但10月份以后,钢铁行业运行出现新情况,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市场倒逼机制进一步强化。
紧随其后,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做好两节两会期间工业经济运行组织协调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克服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防止出现大面积资金链断裂”。
虽然未提及钢铁行业,但该文件第二天就以简讯的形式被刊登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官方网站上。
这绝非危言耸听。对于国内钢铁行业而言,冰冷刺骨的寒冬来得更快了些。中钢协2011年10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47%,环比下降82.6%,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亏损面由9月份的9家增至25家,亏损面扩大为32.5%,亏损额为21.25亿元,比9月份增加18.3亿元。
中国第二大钢铁公司——鞍钢在1至10月份创造了1927.07亿元的销售总收入,但其利润仅有26.94亿元,销售利润率跌至创纪录的1.4%。
同样另一组数据也印证了行业利润已跌至冰点的事实。2011年1~10月,5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利润率下降到了2.99%,而大部分国营钢铁企业利润率低于2.99%这一水平。
“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营资金趋紧,钢材价格持续下滑,钢铁全行业已经陷入全面亏损边缘,10月份的利润总额和销售利润率已分别降至13.8亿元和0.47%。”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张长富在12月17日召开的“2012年中国钢铁市场展望”年会上发出如此感慨。